集贤便民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,汇集美食文化、投资理财、生活百科、房产家居、国际资讯、商旅生涯、等多方面权威信息
2023-03-09 16:34:02
花卉画 https://www.vipyidian.com/design/label/huahui
近日,《历史研究》2022年第3期中有一篇论文《明清时期“闭关锁国”问题新探》引起了社会反响。文章将明清时期的“闭关锁国”视为一种“自主限关”,并认为这种“自主限关”有一定的合理性。
文章的观点算是鲜明,不过观点本身缺乏更宏大视野的支持,论据也似乎不够全面,也自然而然地受到了很多在理的批评。但作为重要的史学刊物,《历史研究》的这篇文章引起了社会反响的关键倒超过了文章本身,而是唤起了社会对于重新“闭关锁国”的担忧。虽然以笔者个人看法,现在的中国根本不会重新闭关锁国,但是很多人对此始终抱有疑虑,而《历史研究》发表的这篇论文,让很多人感到警惕。
整体来看,中国现在面对的国际压力确实非常大,特别是美国采取了一系列咄咄逼人的措施目标明确,就是要限制中国的发展速度和能力。这种情况下,继续按照改革开放之初搭乘自由主义秩序便车的模式就无法持续,路会越来越窄。
但是我们也看到,对外开放中国获得了巨大的好处,我们获得了大量的投资和市场,我们学习了许多先进的技术、理念和思想。在中国强国家能力的配合下,形成了巨大的合力,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下取得了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。对外开放,是中国过去四十年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,这点非常清楚。
美国能排除中国参与?很难,特别是经济上。但是很多人预期美国长期的大方向是这样。这种预期的关键在于美国是基础秩序的定义者,那么中国面对的问题其实根本不是“要不要开放”,而是“要如何控制开放秩序”。美国定义的“开放”不让我们继续参与,那么我们是不是就不要开放了?答案当然是否定的。中国真正的答案是,要建立“我们定义的开放秩序”。
“我们定义的开放秩序”当然和闭关锁国是两回事,头脑正常的政治领导人当然不会分不清其中的区别。真的闭关锁国,我们庞大的产能去哪里?我们生产需要的原料从哪里来?我们的改善性食品从哪里来?其实很简单地想一想,这种重回闭关锁国的逻辑根本不具备操作性。
只有弱者或者静态的农业社会才会选择闭关锁国,而这两者在现代世界基本上指涉的是同一类对象。
那么我们能不能建立一个“我们定义的开放秩序”?也很难,但是也很有希望。应该说现在的中国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,我们也不可能迅速获得与美国一样的控制力,也没有那么多的资源提供给世界,中国也还不是世界知识技术的原创中心。但是,这一方向还是可以实现的,这需要再积累和摸索一段时间,并且以稳步的规划不冒进的策略逐步向着这一方向发展。中国应该先行寻求形成区域一级的、以中国为中心的地区秩序(本身就是亚洲地缘格局的自然状态),在这一范围内进行内部整合后方才逐步扩大到其他范畴。现在推动的“一带一路倡议”、RCEP,还有上一个十年被美国中断的中日韩自贸区,其实就是这种地区整合机制的初步模式和可能的选项。
至于闭关锁国,那是啥?根本不在选择范围内。
所以啊,很多人也不必见风是雨,一篇论文也只能代表作者本人以及期刊编辑部的意思,不必过于看重。一说开放就脑子里只有“美国主导的开放”,和一说国际压力就想要闭关锁国一样,都是对现代中国不理解的产物。